目 录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规模: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础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建筑面积10317.67㎡,框剪结构5层,停车库层高5.1m,首层层高4.8m二层层高为3.9m,三层层高为3.9m,四层层高为3.9m。最高点20.5m距市区约10km。地块南北向长80.52m,东西向长123.68m,呈长方形,红线内的用地面积为10550㎡。用地南侧紧临金渝大道,东侧和北侧为山谷,西侧为拟建欢乐谷公园前广场的配套设施商业群。本标段是为公园后勤用房办公楼。
砼标号: 独立基础、基础梁和旋挖桩均为C30。抗渗为P6
部位 |
砼强度 |
钢筋保护层厚度(mm) |
板厚(mm) |
1层柱 |
2层梁板 |
旋挖桩、独立基础、基础梁 |
C30 |
50、40、35 |
/ |
|
|
挡墙基础 |
C30、C35、C40 |
35 |
/ |
|
|
条形基础 |
C25 |
|
/ |
|
|
-1层柱墙 |
C35 |
柱:20 墙:25 |
/ |
|
|
1层梁板 |
C30 |
梁:20 板:15 |
180 |
|
|
1层柱 |
C35 |
柱:20 |
/ |
|
|
2层梁板 |
C30 |
梁:20 板:15 |
120 |
|
|
2层柱、3层梁板 |
C30 |
柱:20 梁:20 板:15 |
120 |
|
|
3层柱、4梁板 |
C30 |
柱:20 梁:20 板:15 |
120 |
|
|
4层柱、屋面层梁板 |
C30 |
柱:20 梁板:20 |
1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确保工程质量,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实体检测工作,特编写此方案。编制依据主要有但不限于以下施工合同、规范、及标准等。
LA工程施工合同及图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
《砼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砼强度检测评分标准》
《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砼质量控制标准》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工程建设强制条文、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文件。
对涉及砼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测,结构实体检测在监理(甲方)见证下,由我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承担结构实体检测的实验室应具有相应资质。
结构实体检测的内容:
砼强度:同条件试块强度、回弹强度
梁板和悬挑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
板厚检测:
结构实测实量。
当未能取得同条件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有关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单位必须拥有相关的检测资质。
1.1 检测部位及检测构件数量: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地下室根据实际情况,地下室范围抽取6根梁3块板进行检验;根据实际情况,地上结构1、3、5、7层各抽取6根梁3块板;
3由于本工程存在悬挑梁板构件,在抽取检验的构件中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具体部位由甲方、监理和我司共同选定。
1.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及标准:
1.2.1采用保护层厚度测定仪器或局部开槽钻孔的方法测定,测定完成后,用高标号砂浆封闭检测部分。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1.2.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1.2.3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检测1点。
1.3 合格判定标准:
1)当全部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 当全部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以上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
2.1 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共同选定,有相应的文字记录。本工程同条件试件留置组数为: C35留置6组1、C30留置18组、C25留置10组;具体取样部位及组数见资料。
2.2同条件试件养护:
2.1.1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浇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时留置,利用特制模块将同条件试块做好后用铁笼封闭放置在留置构件旁边,同条件试块与相应构件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2.1.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摄氏度天时所对应的龄期,0度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不宜大于60d。
2.3 检测方法与标准:
2.3.1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是判定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合格与否的一般方法。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送有资质试验站进行强度试验,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时,可将同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乘以折算系数1.1后,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评定.
2.3.2实际应用时,也可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回弹法、钻芯法等检测混凝土强度。可优先选择非破损检测方法,必要时可辅以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当采用局部破损检测方法时,检测完成后应及时修补,以免影响结构性能及使用功能。
2.3.3结构工程分段验收前,分别对相应部位用回弹法测定砼强度等级,回弹部位由监理方、设计方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选定,并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
2.4 合格判定标准:
砼工程满足GB50300—2001及GB50204—2015中7.1~7.4条的规定,则判定砼强度合格。基本项目、实测项目符合GB50300—2001和GB50204—2015中第8.1~8.3条的规定。
2.5 不合格品的处置:
当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出现大面积砼质量事故时,应按一般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置。
3.1、回弹仪器应合格且满足使用要求,可以使用。
3.2、技术检测
3.2.1、结构构件进行强度检测具有规定相关资料。
3.2.2、按批进行检测,抽取的构件数量不得少于构件总数的10-30%,且不得少于10件,抽取构件时应随机进行抽取,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构件。每一个构件或测区应符合相关规定。
3.3、回弹值测量
回弹仪操作员具有操作证书,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4、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进行碳化测量,测点不少于构件测区的30%,取平均值作为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极值大于2.0时,应在每一测区进行碳化深度测量。
3.5、实体回弹
3.5.1、需进行楼层及数量应由监理、施工各方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回弹得构件数量符合要求。
3.5.2、在该层结构砼完成达到28天强度后,由项目生产经理、技术总工、质检部等负责实施,到该层进行回弹检测。
3.5.3、回弹的过程要在甲方的监督下进行,并做好原始记录,并监督人员签字。
3.5.4、回弹前应用砂纸或砂纸对砼表面打磨光滑,消除表面浮浆在回弹。
3.5.5、回弹完成后,小锤敲开砼表面,用事先准备好的酚酞酒精试液滴在面上,用深度测量工具测出碳化深度值。
3.6、回弹值计算
严格按照规定计算回弹值。
在砼结构拆模后,应对其构件的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截面尺寸、电梯井、表面平整度、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留洞中心线位置进行实测室量,每个项目检测点均不少于10点。检测项目允许偏差如下:
轴线位置 |
基础 |
15mm |
|
墙柱梁 |
8mm |
||
剪力墙 |
5mm |
||
垂直度 |
层高 |
≤5m |
8mm |
>5m |
10mm |
||
全高 |
H/1000mm且≤3cm |
||
标高 |
层高 |
±10mm |
|
全高 |
±30mm |
||
截面尺寸 |
+8mm、-5mm |
||
电梯井 |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
+25m |
|
井筒全高H |
H/1000且≤3cm |
||
预埋设施中心线 |
预埋件 |
10mm |
|
预埋 |
5mm |
本规范未尽事宜按《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标准、规程的要求执行。